全英赛女单1/4决赛,24岁的前世锦赛冠军奥原希望经过三局苦战,2-1逆转击败了老对手、印度女单一姐辛杜,职业生涯第三次打进了全英公开赛的女单四强。
这场历时68分钟的鏖战过后,我们似乎发现,曾经的那个奥原希望,又回来了。
每当奥原希望遭遇伤病,我都会觉得,她也许什么时候就彻底回不来了。
要知道,她的身体条件和打法,注定了她只能有巅峰。一旦伤病伴随着运动能力下滑,她可能连平庸的资本都不见得有。
而偏偏正是因为去年的伤病,才让奥原希望在巴塞尔世锦赛的决赛上被辛杜几近摧枯拉朽地击败——看过了这一幕,我又一次觉得,这大概真的就是奥原希望的极限了吧?
但到了2020年的全英赛上,我们曾经熟悉的奥原希望,又杀出了一个技惊四座的回马枪——
12-21,21-15,21-13。
还是那个老对手辛杜,也还是三局大战后的惨胜晋级。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会喜欢看奥原希望VS辛杜的较量?
也许是因为,那是最极致的勤勉与最极致的天赋之间的碰撞,仿佛一个世界的两个极端。
一边是大开大阖,一力降十会,另一边则是步步为营,四两拨千斤。
我无比欣赏辛杜写意的进攻,它张扬、潇洒、行云流水,仿佛挥霍着上天赐予的身体天赋。但有的时候,我又隐隐约约地希望奥原希望可以赢下最终的胜利。
话又说回来了,当她们相遇的时候,又有谁不这么希望呢?
说起来,前不久的一则新闻大约都被球迷们当笑话看了——奥原希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很想要在今后的比赛里改变打法、增加进攻方式。可与此同时,她的韩籍教练崔相范却表示,他个人认为奥原希望的打法应该做不到有太大的改变。
今年全英八强战开赛之前,绝大多数球迷恐怕和崔教练所持的观点大同小异。
然而当奥原希望在全英1/4决赛的赛场上面对辛杜时,我们才惊讶地发现——
“纳尼?你认真的?!”
一直以来,后场下压球大都是被奥原希望用作在相持中创造出机会后突击上网的终结手段。但昨晚的这场全英1/4决赛,奥原从第二局开始就不断地提速调动辛杜,并且接二连三地主动创造上网压迫对手的机会。
就这场1/4决赛而言,后场下压已经成为了奥原希望常规战术中调动对手的重要一环,而不仅仅是以往那样只在绝对有利的局面下方才祭出的杀手锏。
这场比赛里的奥原希望一改过往的作战风格,通过后场主动下压不断为自己创造上网的机会,甚至主动寻找空间来把对手拖入中前半场的平抽。
身高仅有1米55的奥原和1米78的的辛杜打平抽挡,前者连腰都不用弯,每一拍球都是上手发力,对面只能在身侧被动回球——严格来说,这几回合的平抽打起来,奥原希望才能叫“抽”,辛杜最多只能叫“挡”。
当奥原希望真的加强了进攻之后,竟然还真的能和辛杜打得互有攻守,有生之年我竟然真的能看着一个小不点在满场飞奔中追着对面的大长腿一顿爆锤,那画面委实是让人拍案叫绝。
去年下半年与金志贤分道扬镳之后,缺少了这位韩国名师为她赋予的那种东亚羽毛球人对细节一丝不苟的追求,辛杜便重新回归了过往纯粹依赖身体天赋、“大力出奇迹”的粗线条风格。
看辛杜打球,我们总能发现各种情绪化的东西——昨晚第三局14比7的那一拍用力过猛的半场杀球下网便是再明显不过的一例,那一球上的辛杜犹如泄愤一般把全身的力气都崩出去轰在了那一板杀球上,换来的却是个适得其反的结果。
问题是,你永远不会在奥原希望身上看到这种极端情绪化的表现——她的每一拍球都显得小心翼翼留有后手,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手上根本没有放纵自身情绪的资本。
奥原能突破辛杜、马林这样的女单天赋天花板,靠的就是她的每一个球都打得比对手更缜密、更审慎、更虔诚。
辛杜上一拍杀了个下网,下一拍她依然有可能钉地板,而奥原希望却要用自己的双脚踩遍球场的每一个角落,才有可能换来对手露出的一次纰漏。
既然如此,她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用情绪化的表现轻易地挥霍掉任何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所以说到底,我为什么会喜欢看奥原希望VS辛杜的比赛呢?
或许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自己身为一个平凡人的代入感和共鸣吧。
毕竟无论如何,我都会希望自己有限的看球时光里,还能有幸见证一个勉强够得上球网高、却不惜榨干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丝潜能的小女生,用整个职业生涯的时间来与自身体格上的先天不足、身边对手洋溢到爆棚的天赋以及接踵而至的伤病侵袭抗争不休,用她在赛场上走过的每一步去书写一段人定胜天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