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前段时间,中国足协专门给5个中乙球队发出了中甲联赛递补的申请资格,而到现在那5个球队确实已经递交了相关材料,然而我们发现一直到眼下,足协依然没有公布来年递补进中甲联赛的5个球队究竟是谁,显然这个事情,远非人们想的那么简单。此外当初也有人曾经疑问,为何不直接根据中乙联赛的排名去决定前五名递补到甲级联赛呢?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这些中乙球队的财务问题非常的不乐观,一旦操作不慎很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比如足协最为担心的中途退赛玩不下去这样的情况。
上赛季结束之后足协本来是打算增加中甲球队的名额,但是等来的却是很多球队的倒闭关门大吉热潮。此次热潮波及到的不仅仅是中甲球队,还有很多中乙球队,甚至连天海都差点也消失在中国足球版图中。
我们从现在的一些报道中可以看到,目前中乙联赛的投入产出早就呈现出严重背离的情况,投资人其实在未来很难去持续很长的时间去支持一个球队。造成这样的情况有2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当然还是球员的开支。一些有名的球员在去打中乙联赛的时候其实薪资依然不低,也是几百万的级别。这些人的存在没有让球队受益多少,但是薪资上却损失极大。目前中乙倒是有工资帽,但是短期之内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个原因当然还是出自于足协,当初足协也许是出于我们的联赛规范化的目的去强行要求每个中乙球队在2018年的时候开始也得重建梯队,在2021年的时候得有4个级别的梯队。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些久居庙堂的大爷们显然是对于这些低级别联赛球队的真实生活状态完全缺乏了解和真实掌握,根据一些知情人的消息称,这样的做法完全是在强人所难,就现在所具备的条件来看,完善所谓的梯队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
反过来,这些高标准的要求不断摧毁这些球队的基础建设和心血,另外一方面这些俱乐部自身的造血能力也不足,换句话说这些球队根本也产生不了什么实际效益,指望球票的收入很难,指望带动周边经济也更是不切实际。说到底,大部分的中乙球队多半都是那种烧钱黑洞,除了那些很有钱的投资人真的玩得起之外,其实这些球队本质上不会产生任何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干往里面扔钱而已,长此下去,换做谁估计都得赶紧脱离这个深渊,没办法,谁的钱也不是风刮来的。
因此,就现在来说也难怪很多球队不想升级,或者说感觉力不从心直接解散不玩。也许这样做会毁掉球迷们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效益和利益面前什么感情和热情算什么,难道指望投资人天天不计后果去胡乱烧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