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给中超豪门算一笔账:一个赛季花多少钱能实现独立运营
2020-03-10 16:57:02   来源:东方头条   

2020赛季国安球衣已经亮相。

天海的遇引申出一个话题:中超俱乐部该如何独立。你一年能挣多少钱,你就花多少钱,这样就能活。问题是能挣多少钱。

粗糙算一下,以顶级豪门北京国安为例,能够挣多少钱:

工体上座率场均4万,算100块一张票,15个主场门票收入是6000万。

中超转播分红,6500万。

胸前后背各种广告,俱乐部大股东母公司自己买下,5000万吧,加起来1.75个亿。大股东要在广告位上故意多给点,那算一年总收入算2亿,可以,也不算过分,没啥大泡沫。

2亿,远比首尔FC多,比浦和红钻略少。

假设一线队本土球员平均薪水300万人民币,外援平均薪水200万美金,25个本土球员加5个外援总薪水就是1.45亿人民币。这薪水比浦和还高。如果再挤压一下,本土球员平均薪水200万人民币,外援平均薪水150万美金,那球员总薪水1.025亿人民币。薪水也是介于首尔和浦和之间。

退一步,我大股东一年稳投2个亿给国安,当母公司品牌推广费,也不能算夸张,让你俱乐部一年有3个亿总收入。3个亿够了吧。东京的东西也不比北京便宜。

地方上中小俱乐部,上座率低一点,广告费少一点,预算少一点,也正常,球员收入就低一点。就像你上海的医生收入肯定比郑州高,一个道理。建业一年门票卖2000万,转播分红6000万,母公司再投个1亿出头,这也2亿了,比全北现代还高。相应的,这样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东京FC和清水鼓动的高管都说过,俱乐部一线队的投入,只占俱乐部预算的30%,简直不可思议。

中超俱乐部之所以不独立,我怀疑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行为。

尽管有一种观点认为:球员薪水涨到天价,巨资购买外援,是市场行为,行政不应该干预。但转头一想,在一个大市场概念里,足球作为杠杆,确实是市场行为的一部分,但它本身是丧失了独立性,就很危险。而且这种杠杆里还有巨大的政治成分。杠杆的风险是,那头稍微下滑一点,你这头就全完蛋。

以中超真正独立的市场价值来看,球员薪水如果不降下来,天价外援如果不减少,那就还是做杠杆。这些年球员、教练是挣到钱了,但也只是他们挣到了。中超的价值是有一点提升,但对比它的投入,这种提升完全不成正比,它很封闭。

前两天还在想国安、申花、恒大一年到底能卖多少件正版球衣。有消息说恒大巅峰时期一年能卖4万件正版。如果豪门各自一年能卖5万件,400块一件,那就是2000万,不过这些钱里只有一小部分能分给俱乐部。也就是说,豪门俱乐部一年卖球衣的收入,承担不了一个进不了18人名单人的球员的薪水。那肯定是畸形的。事实上是,大部分中超俱乐部全年的门票收入也不能承担一个外援的薪水。

假设投入10个亿,5个亿花在一线队,5个亿花在青训、市场开发、品牌推广,那还是有利于未来,但10个亿有9.5个亿全在一线队,那肯定是空中楼阁了。我们基本是这样。

理想中的状态:一年投入2、3个亿,60%用于一线队,40%用于其它。理想中的状态真的还挺远。

过去十年,恒大、华夏、权健三驾马车把中超投入门槛大大提升,现在权健没了,华夏蔫了,恒大收敛了。以前水涨船高,往后水落石出?趋势已经变得明显。

中国足协搞的工资帽,投资人应该是喜欢的。再过几年中超俱乐部能不能独立一点?也许可以。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个投入结构问题,还是个职业意识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中超 豪门 赛季 花多少钱 一笔账

上一篇:半程已过CBA几家欢喜几家愁9支球队为季后赛名额展开肉搏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