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点燃1%的火种:DCC的中国智能制造梦想
2020-01-21 08:02:49   来源:东方头条   

麦肯锡咨询公司

以下文章来源于麦肯锡北京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 ,作者林琳

麦肯锡北京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

麦肯锡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北京)是由麦肯锡与清华大学携手共建的实验性的模型工厂和数字化技术展厅。该中心展示端到端价值链转型的前沿工具,针对能力建设主办一系列体验培训,旨在引领中国客户迈向未来设想的中国智能制造。

2017年4月21日,麦肯锡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DCC)。在过去的1000个日夜,DCC秉持全方位赋能中国智能制造的初心,为广大企业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为高校学生传授先进制造理念,用100%的热忱高擎火炬,点燃中国的智能制造梦想。

2019年10月25日早上8点,侯文皓从东城区的酒店匆匆赶到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他碰上了北京深秋以来的最强寒流。冰冷的雨丝被寒风裹挟着,纷纷扬扬飘落下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入了冬。离北京冬季集中供暖还有段时间,体感的湿冷分外真切。前一天他还在韩国,走访了一家希望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网络”的制造企业,飞回北京已是大半夜了。今天他更像是教授,只不过听课的不是清华同学,而是十几名来自知名制造企业的中高层骨干。“今天的授课内容是数字化运营转型,从早到晚一整天。“侯文皓如是说。

他一溜小跑进了一楼展示中心,“3A”的团队—Arthur Li,Alex You 和 Ada Guan—已悉数到齐, Arthur Li(李铁良,大家习惯叫他老铁)在调试设备,“90后”Alex You(尤晨)忙着准备培训材料,他刚刚升了职,成为资深分析师,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美女关”不久前正式加入团队,土生土长北京人,上三旗瓜尔佳氏族人,事无巨细张罗各种事务,被戏称为“大内总管”,她正统计要买多少杯咖啡,“这么冷的天,喝点热的会暖和些”。离上课还有点时间,侯文皓抓紧时间吞下两只羊角面包——为了能多睡20分钟,他选择牺牲酒店的早餐——问起昨天的课。“沈老师(沈建飞)主要跟大家讲授了全球智能制造的最新趋势洞见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也分享了我们麦肯锡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学员们反响不错,提问也踊跃。总结起来就是干货量足料多,就是时间比较紧张,要好好消化吸收。”老铁笑着说。

一把榔头的初心

侯文皓和3A团队这天忙乎的是DCC的数字化运营转型培训。2017年4月,麦肯锡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DCC),坐落于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作为麦肯锡全球5家数字化能力中心之一,它的使命是全方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之所以选择“落户”清华园,既出于渊源,也是初心所指。

“八九年前,DCC前身CCOE(China Center of Excellence,中国卓越运营学院)就是与清华共建的,前后培养了两三千名精益转型骨干,双方的合作非常成功。这是再次携手的渊源所在。”侯文皓回忆道,他是北京DCC的负责人和创始成员之一,“初心呢,就要说回三年前的夏天了。我们受邀参观新落成的李兆基科技大楼,也就是iCenter。当我看到中国最顶级学府的工程系学生,金工实习的作业是做一把榔头时,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因为当年我自己的本科金工实习作业也是做榔头。这么多年下来,实习作业的内容没有改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德国大学的工程类本科学生不但在学习工业4.0最前沿的知识,而且在课程当中加以实际应用。设计榔头的传统固然重要,但我们应该让中国最好的工程学校的学生也像德国高校学生一样,实践智能制造、思考智能制造、掌握智能制造。这就是我的初心,为中国智能制造的人才体系建设出份力。”

从这一初心出发,经过9个月筹办,北京DCC正式成立了。今年夏天,清华大学基础训练中心在北京DCC开设了智能制造课程,清华老师总计为上千名本科生授了课,这门课程将持续下去。“这是我今年最最高兴的一件事,没有之一。”侯文皓笑着说。如今,DCC已经先后将智能制造培训课程带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为中国智能制造下一代人才培育默默播种。

你来,你看见,所以你相信

既要尽其所能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智能制造的学习平台,也要为制造企业培养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人才——这是DCC的双重使命。聚焦人才培养,帮助制造企业提升转型能力,这之中的逻辑基于一个事实,即阻碍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向全面和深入的首要原因,是缺失相应的人才、知识和能力储备。

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联合麦肯锡对全球800多家制造企业所作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陷入“试点陷阱“,且难以规模化实施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数字化人才。针对数字化人才短缺问题,企业通常有两个解决思路:一是从外部引进人才,二是从内部培养人才。

用老铁的话说,后一件事是DCC特别擅长的,即针对企业所需的四类数字化关键人才,提供端到端的能力提升:在数字化转型诊断、设计、试点和推广的全流程各阶段,为企业不同职能、不同层级人员提供专属课程体系,打造进阶式、可持续的能力提升旅程。业内人知道,能做端到端的整体能力提升,实属凤毛麟角。

老铁是北京DCC运营经理,他总是被人问起DCC是做什么的,跟麦肯锡是什么关系,“DCC是麦肯锡在中国除了办公室以外的唯一飞地。虽说背靠公司这棵大树,我们仍然抱着内部创业者的心态,去拼去搏。DCC从一张白纸开始,如今已与30多家一流智能制造伙伴合作共建数字化应用,2019年DCC开展的线下培训同比翻了一番,全部营收同比翻了两三番。现在大家的干劲特别足。” 老铁其实并不老,30多岁,鼻梁上架着一幅金边眼镜,说起话来不疾不徐。在加入麦肯锡之前,他曾被外派到欧洲,在工业物流规划和智能工厂设计方面经验丰富。

DCC提供了一种深度的沉浸式学习,目的是让学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DCC有两个部分,一是李兆基科技大楼一层的展示中心,面积有100平方米,靠墙摆着一溜儿苹果iMac,从天花板垂下的一块大幕布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滚动播放着数字化转型工具和应用案例。二是B2层650平方米的数字化样板工厂,智能生产线可直观感受工业革命的各个阶段,还有百余个横跨价值链各环节的端到端的应用案例。学员可以从齿轮箱生产线观察到,2.0工厂运营的特点,3.0做了哪些改变,达到4.0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对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DCC有着自己朴素的坚持:你来,你看见,所以你相信。

点燃1%的火种

李兆基科技大楼一楼的走廊墙上,醒目地挂着一排宣传海报,分别介绍先进国家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发展。其中,美国工业互联网那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后,效率只需提升1%,就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可帮助不同行业实现上百亿美元的业务价值。

站在未来看现在,1%对DCC人而言,同样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数字。2019年,到访DCC参观培训的有一万多人,主要是智能制造用户、工程类学生、MBA、高校老师,政府官员,甚至还有中小学生。在DCC,他们目睹、聆听、实践、交流和思考。“这一万多人当中,哪怕只有1%的人因为在DCC的参观培训,将来为中国智能制造贡献一份力量,那就会点燃希望,薪火相传。DCC能够在这1%的人心中种下中国智能制造的希望,潜移默化,也是善莫大焉的。”侯文皓说,这就是DCC的小小梦想。

林琳为麦肯锡中国区副总编。

相关热词搜索:火种 中国 点燃 梦想 智能

上一篇:vivo研发实力凸显,多款手机霸榜安兔兔榜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