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一年热演百场 ,刷新中国舞剧“坐标”!“电波”为什么这样红?
2019-12-04 01:06:10   来源:东方头条   

图说:上海歌舞团创排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下同)

本周日晚,上海歌舞团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百场纪念演出专场。自去年12月20日启动首轮试演以来,短短一年时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00场。

更让人惊喜的是,不止是2019年完成了第一个“百场”,这部舞剧在2020年、2021年的档期也已几乎被抢空。全国各地,但凡是舞台设施符合此剧舞美布景要求的剧院、剧场,都纷纷前来邀约,且一约起板就是4场。第二个“百场”、第三个“百场”指日可待。而被“追”了整整一年的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面对如今在炙手可热的“电波”现象分析道:“那是大家都看到了这部剧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电波’效应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电波”有多红?

植根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如果舞剧界也有流行语评选,那么这句曾伴着红色电波滴滴声,一次又一次印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关于理想、关于信念的誓言,将是这一年来最让人触动的金句。无数观众被这看似微弱却不会消逝、看似缥缈却实实在在牵动心弦的“电波”感动、震撼、鼓舞。他们心甘情愿被“圈粉”,主动充当“宣传大使”,将这部好剧推荐给身边人。毋庸置疑,红色“电波”已然成为了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英勇就义,这座城市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承担着重要使命。创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向英雄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借助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对红色经典进行全新演绎。

舞台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被细致入微地呈现,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党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彰显先烈们的崇高信仰。

2019年,该剧先后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奖杯”和“口碑”的双丰收,很好地彰显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时代价值。

“电波”有多红?

豆瓣评分9.5 观众都成“自来水”

“是我孤陋寡闻吗?现在舞剧都能有这样有质感了……”“有那么一瞬间,真的以为自己走到剧情中去,片刻才清醒原来置身剧场里。”一度被认为是小众艺术的舞剧,因为一部和经典电影同名的“非典型性”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刷新了人们的想象,从小众高冷圈走进大众视野。

豆瓣上,这部舞剧的评分高达9.5,比同样是翻拍自经典题材的电视剧版高出了1.6分。最初听说要将《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成舞剧,业内业外好多人都觉得不可置信,而如今,这部剧不但创造了崭新的舞剧形式,更以空前的受欢迎程度同样让人不可置信。

网络上,有第一次看舞剧的观众这样说:“看了半天才明白,原来舞剧是不说话的。可让我惊讶的是,这部不说话的剧我居然看懂了,还看哭了。”还有五刷六刷,甚至买了飞机票“追着看”的电波迷,拿出追星般的虔诚,向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各种“安利”:“如果这辈子只走进剧场一次,你也要去看‘电波’。”

据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推出,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青睐,特别是80后、90后、00后的关注和追捧,迄今,该剧已在上海累计演出50余场,均是抢购一空,一票难求。海口、佛山、广州、西安、成都、呼和浩特、宁波、苏州、郑州、临沂、合肥、无锡、长沙、重庆、深圳、北京……演出票也是纷纷售罄,临时加场基本成为了常态。

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刻隽永的题材、感人肺腑的表演从来不会受制于任何剧种或是形式,也不会因地域或是语言的隔阂所耽误。好剧,不论何时遇见,一眼定情;哪怕“一期一会”都能让你甘心情愿地成为“自来水”。

“电波”为什么这样红?

守正创新 不拘一格 精益求精

当代舞剧要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引人入胜?红色题材如何处理?才能出新出彩,感人至深?这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创们问了自己无数遍的问题。最终,他们决定不走寻常路,越是经典越是需要守正创新,不拘一格才能开创新世界。

于是,人们在舞台上看到了多媒体的运用、电影质感的呈现、巧妙的舞台空间处理在“魔术般”的灯光运用下凸显出“谍战剧”的紧扎和压抑感。主创们与时俱进,根据当代青年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观赏需求,用多重时空来构建舞剧叙事,以现代审美来传达悲壮情怀。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力邀编导韩真、周莉亚以及编剧罗怀臻、作曲杨帆、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任冬生、服装设计阳东霖等业界优秀专家加盟搭起了主创团队,历经两年之久的选题孵化研讨,多次赴上海李白烈士故居、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地采风考察。

十多次的深入创作采风以及二十余次的研讨论证,剧本数易其稿,舞美、音乐、服装方案反复论证。初排阶段,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领衔,全体主创和演员朝十晚十扑在排练厅里,用三个多月时间拿下创排任务。舞台合成阶段,更是朝九晚十二地“泡”在舞台上,一个个动作细抠、一次次走位确认、一束束灯光定点。

为了营造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充满弄堂特色的多变场景,《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舞美布景设计上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台布景呈现形式,通过26片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逼真地呈现了全剧的所有场景。

为了还原真实紧张的敌后工作氛围,所有的道具、服装均力求真实,精益求精,大到舞台上的道具床,颜色、材质几经考证调整,小到传递情报的“盒子”,大小、厚度、色彩也是反复修改。

为进一步凸显舞台效果,舞美景片上的绘图需要更加写实,在不影响全剧各工种合成排练的前提下,舞美技术人员每天从凌晨开始熬夜现场手绘。电波声作为全剧的点睛之笔,每次出现的时机、演员的动作、舞美的配合,更是一遍又一遍地现场磨合,直至恰如其分地呈现。

其实,一部舞剧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窍槛或是捷径,有的就是大胆实验、守正创新,拼的就是不厌其烦、精益求精。正是有了这样的工匠精神、执着付出,才有了舞台上这缕牵动心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电波”。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相关热词搜索:舞剧 电波 坐标 中国 刷新

上一篇:电影版《射雕英雄传》最大的亮点是郭靖黄蓉初相遇时点的这桌菜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