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经常会听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虽然现在它的出镜率低了,但这句话一直都是很多有志者的座右铭,用事无巨细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希望通过出色的细节展现来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心意。可惜,细节不一定能决定成败,有时候注重细节是导致失败的最大原因。
今年有两部国产影视剧非常抢眼,一影一剧分别在春节和暑假炸出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情。《流浪地球》成功跻身国内票房第二高的位置,甚至《复仇者联盟4》都很难企及这个亚军宝座,这个成绩不仅仅是春节档的功劳,更是《流浪地球》本身精良的制作让人们不断二刷三刷,也是国产科幻电影这个主题的胜利。就在人们以为小破球会成为本年度唯一的现象及作品时,《长安十二时辰》于夏天悄悄上线,几十万人为了追这部剧而充值会员。《长安十二时辰》不管从布景、造型、设计都可以媲美国际一级水准,这样一部被众人称为“良心之作”的剧集凭借其出色的整体实力在夏天又将国产剧集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两部作品其实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硬伤,而这种硬伤并不能依靠自身的实力来弥补,是典型的瑕远大于瑜,这就是过分注重细节带来的必然结果。《流浪地球》中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从冰封上海城,到北京地下城的麻将舞狮,从行星发动机的概念图,到领航员空间站的陈设,如果说这些还不够细致,那影片开篇时刘启看的设计图正是最后救他一命的救生仓这些先后呼应的细节也足够让人钦佩。不得不承认《流浪地球》在这些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制作团队,让人又想到了曾经为了找相同颜色的树叶而走遍大西北的张艺谋式的执着。所以影片一经上映就受到好评,只可惜中国电影不缺有能力的人,只是有能力的人太少了,整个团队将所有心思都铺在了如何完善这些细节,却忽视了一部电影最核心的内容——故事性。通过《流浪地球》后续的各种设计图及幕后花絮,我们能看到制作方的诚意,但这些努力却用错了方向。
同样用错了方向的正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集在第一集开篇就用一个长镜头完美地展现了古代长安城的热闹和恢弘,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布景都是鲜活的,而且剧情紧凑,悬念丛生,本以为一部中国版《24小时》就此诞生了,但随着48集的篇幅逐渐拉伸,这部剧就变得如同鸡肋一般。《长安十二时辰》用出色的道具、舞美、化妆等细节从第一秒钟就让人日夜向往璀璨长安城,不仅如此,他们特意请来黑泽和子来指导重甲打斗时场面,专门去到襄阳影视基地来拍摄,(襄阳影视基地为了筹拍《猫妖传》而建造,当时用料非常考究,连门钉都包裹铜皮而不是像很多影视城刷金漆)。
上面两部作品都在细节上做到了极致,不管是古代的追溯,还是未来的幻想,他们都不是凭空捏造,都在用目前所有的知识体系力求打造真实还原或让人信服。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在倡导国产影视创作应该学习欧美注重细节的精神,也确实有一批人受到了这种倡导的蛊惑而过分强调细节所带来的短暂快感。就像《流浪》《长安》这两部作品,他们的细节展现让人在第一幕就感到新鲜感十足,信息量巨大,这样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在前期枯燥的背景铺垫上不至于让人感到无聊。但可惜我们的制作团队不像欧美一样动辄就是数千人参与制作,我们最多只有几百人可以真正参与进来,而这些人如果把重心放在了细节层面上,就会像《流浪》《长安》这样忽视了故事的重要性。
《流浪》《长安》都是通过小说改编而成,前期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和完善的人物体系,可惜最终呈现出来的是越来越混乱的故事合理性。《流浪》中每个人物都是突然出现的,毫无背景介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在赶去杭州的路上小队长发疯似地扫射,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老何突然就英勇无畏了,所有人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达到最终涉险过关的预设结局。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长安》中,为了不让原著党过早猜到结局,强行安排一个毫无理据的人物来谋划整个事件,我们想不通为什么龙波突然就跪下了,也想不通为什么徐宾死了两次都能复活。可国产影视剧好像通过这两部作品看到了一条邪路,即不需要好好讲故事塑造人物,把刀柄真实还原、把机械线条设计得更合理,就可以获得好评。其实这是另一种凑合的心态,以前我们拍电影过于凑合了,随着观众慢慢成长起来,发现这届观众不好骗了,那就换上一个精美的包装来继续凑合。把精力全部铺在这种看得见的细节上,让观众看起来诚意满满,这样就不需要细心研磨故事和人物,其实精力方面反而更轻松了。
在《流浪地球》大火的时候,很多网友表示这是戏剧效果,不必过于追求真情实感,正是这样的避重就轻造成了国产影视剧的诸多硬伤,我们已经知道要重视细节了,可我们却只知道重视表象细节,影视剧中最核心的内在细节恰恰是故事及人物的合理性。就像《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被指为烂尾一样,当人物没有了动机,一切细节的精妙都会被遗忘,观众最终只会记得编剧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让丹妮莉丝无缘无故地屠城。我们看电影,毕竟是为了看一个故事,如果想看令人赞叹的鬼斧神工,那我们去博物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