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晓宇
留着标志性的发型和胡子,身着绛色对开襟唐装,张纪中就这样“大马金刀”地往椅子上一坐。即使是采访的场合,他高呼一声“小二,拿酒来!”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当“江湖”还在文艺青年们笔下“故作深沉”的时候,张纪中是为数不多的真实保留着“江湖做派”的人:说话大嗓门,高兴就笑,看不惯就讲。懒得藏着掖着,讲求的就是痛快。在他身上,保留着“江湖”应该有的样子。
也许是不想让所有的“痛快”只停留在当下,所以要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反复咂摸,于是就有了这本《人在江湖》。如同古时旧江湖的“唇典”一般,这本书也为旁人读懂张纪中心中的江湖暗语,提供了一本“参考指南”。
暗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侠”
篆书中的“侠”字,是一个人伫立在一旁,身边还带着两个人,意味强者帮扶弱者。这和张纪中心中关于“侠”的定义不谋而合:
“侠义精神是什么?就是匡扶正义,一诺千金,敢于向恶势力斗争。如果武侠片只是侧重男欢女爱,就是抽掉了侠义这根骨头。骨头都没了,怎么能立得住呢?现在有一些所谓的新武侠,将武侠变得更玄幻了,用花里胡哨的色彩去搏得一些东西。在我看来,这些都应该为‘侠’字服务。我们拍摄武侠戏,就是要启迪人们有这样的情怀。”
要拍出好的武侠戏,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先成为一个“侠客”,再用“侠”的信念去感染更多的人。
秉持这样的信念,张纪中奉献出《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一系列符合他心中“侠义”概念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武侠经典。但在谈起这些经典作品时,张纪中用“大道至简”的方式给经典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观众是有眼睛的。现在所谓的‘良心剧’,我觉得就是反映了创作者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赚钱机器,至少我不想走这条路。”
暗语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真”
面对滚滚尘世,能饱览尚且不易,更何况穿越表象看到背后的“真”。两年前,张纪中从北京搬到杭州,终于有机会能静下来凝视自己的过往。过去风雨几十载,如今涓滴意念汇成河,方能去伪存真。
“我也想好好地回顾一下,一是回顾一下我们这个时代,二是回顾一下我们所拍摄的作品,还有我是怎么走过来的。有的时候我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回忆的时候觉得好像都是昨天的事。但是说时间去哪儿了,其实时间都在这本书里,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流淌。”
“只要是真实的,我觉得就是好的”,对真实有着严苛要求的张纪中,最早拍摄《水浒传》时,就要求演员提前两个月封闭进组,只为了让每个演员都练出健硕的肌肉,能更好地反映出梁山好汉的威武。这也体现在这本书里他对自己的诚实:
“这本书里有一些我的感受,还有一些当时写的不怎么样的诗。只是想和大家做一些分享,读完或多或少有些感受最好,但绝对不是什么教科书。可能有的人看完会说(张纪中)你别装蒜,也有人可能会唱高调,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反应。”
这本书就像张纪中以往的作品一样,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暗语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玩”
除了在艺术上处处讲究之外,张纪中在“玩”上也是乐此不疲,有人说他是“老顽童”,他却认为自己是个专业的玩家。
“我从卡带游戏机时代就开始玩,Xbox每一代我都有,后来的VR游戏我也玩。我特别喜欢玩射击类游戏,什么使命召唤、荣誉勋章我都玩。”
对于游戏,张纪中更重视视听体验。在他眼里,游戏的画面和声音和影视一样,都要给自己舒服的体验才算合格。“你比如这个手机游戏,我也玩,但是就觉得很一般,主要是震撼力太差。”
国外有什么新奇的设备,张纪中总是第一时间买回来研究。国外刚出一款电动踏板车,张纪中在机场看到了,找遍国内都没有卖的,他就从国外搞来一台,自己玩得不亦乐乎。“新的东西总是能给人以兴奋,让人思想活跃,保持一种创作的心态。”
一方面秉持着“老江湖”的做派和做法,一方面好奇地打量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张纪中就像一个“穿越而来”的侠客,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策马驰骋,快意江湖。试图追赶他的后人,只能看到他一骑绝尘的背影,和他高声吟诵的诗句:
秋瘦天远上,
孤月烟水寒。
半生功名著,
思高志尤坚。
坎坷红尘路,
吟啸且徐行。
窗前听叶落,
吾心孰可知。
——《西湖秋歌》张纪中
电视台剪辑|上海堡垒|无主之城
|甜宠剧|封神宇宙|卜凡解约|全职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