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中国对波兰的比赛让周琦再一次刷爆朋友圈,甚至一时间上了微博热搜的榜首。两次边线球发球失误,一次无脑的犯规,让原本应该赢下的比赛拱手相让。各种难听的话如暴雪般袭来,有网友P图把周琦改成波兰球员的,有放整栋男生宿舍楼骂周琦的,甚至于某直播平台的服务器都因此而瘫痪了十秒。一时间,中国男篮输球似乎全是周琦惹的祸。
好在男篮的小伙子们齐刷刷的发声输球一起扛,老大哥易建联也站出来为周琦发声,至少不管屏幕前的我们是有多愤怒,队友们始终没有抛弃这个年轻的小伙子。
成长的路上,这种被全世界嘲笑的滋味想必是最让人煎熬与痛苦的。
记得高中时期,学校组织篮球赛,对于我们这种主攻文化课的学校来讲,班里能打篮球的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打球打的好的。这种比赛其实本身说白了就是那些体育班的学生们的表演时间。
矮子里面拔高个儿,比赛是必须参加的。全班开始选拔能打球的,有个男生在班里成绩不错,篮球水平倒是一般,不过在同学们的万众期待里他也进队开始“训练”。五个人选里另外四个都算是篮球打的还算比较不错的,他虽自知水平有限,但临危受命,只能硬着头皮上。
比赛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很幸运的是我们对上的是文科班,他们本身男生就少,这下似乎拿下比赛是不成问题的。事与愿违,最终比赛我们输掉了。那个男生在场上疲于奔命,尽管已经很努力的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可是还是一直让对方轻易的得分。巧合的是也是最后的关键时刻,边线发球,接到球的他因为紧张一时间竟不知所措,他在场上茫然的表情我时至今日记忆犹新,最终被对方抢断成功并且拿下比赛。
或许就是因为懵懂无知,我们的青春才会是残酷的。比赛结束,胜利的一方欢呼雀跃,而输掉比赛的我们显得是那么的不近人情,没有人和那个男生说话,甚至平日里和他关系较好的同学一句安慰都没有,所有人都在努力安抚其他四个人,仿佛上场比赛的只有那四位,更甚至有些多嘴的女生开始小声的抱怨那个男生不会打就别上场。他就那样孤独的走回教室,然后一个人独自坐在角落,而其他所有人都像一个个审判者一样,投以鄙夷的目光。
那个男生原本在班里属于咋咋呼呼人来疯的那种,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都十分融洽,就是这么一场比赛,似乎将他牢牢的困在了一个牢笼里,所有人的态度也为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变得沉默不语,下课的时候也没有了从前的活力,而总是呆呆地望着窗外。
我想现在的周琦应该和我的那位同学是一样的吧,庆幸的是那个时候我们连手机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朋友圈、微博了,倘若是有的话,可能那个男同学应该早就在这些社交媒体上被鞭尸了无数次了吧。
可是在一个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一场篮球赛我们已经能从各个渠道收看,我们不光能看,还能边看边用键盘打字,对自己不喜欢或者看不惯的球员进行猛烈的抨击,没有人关心你看不看这些东西,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口快,享受骂人过后带来的酣畅感。你打的不好就说明你没好好的训练,你没好好训练说明你职业态度有问题,你态度有问题说明你人品有问题,你人品有问题说明你爹妈教的不好,等等等等,甚至能把你的各种黑料同时再挖出来,以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来证明他们过去讲的话是正确的,这真的让我觉得可笑至极。
就像我的那位同学,没有人知道晚自习过后,为了能跟上其他人的节奏他会去操场跑步,拿着篮球在灯下练球,从来没有翘过自习课的他跟着一帮男生玩命般的挥洒汗水,虽然结果是大多数人不太能接受的,可是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掉的。我们并非当事人,或是我们从未曾了解过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头论足,去恶语相加。
各种赛事上我们都希望能消除人们的唯金牌论,也许是因为篮球这项运动的性质不同,我们可能给予了那些小伙子们太多太多的期望,可能我们真的是恨铁不成钢,但不管怎么样,努力拼搏的他们也值得我们为他们献上热烈的掌声。
至于周琦,成长的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就像能够进入NBA,但不一定就能获得上场时间,不管何时何地,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总归是没有错的,漫天的谩骂并不可怕,所有人看你笑话也并没有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被这些谩骂和嘲笑所吓倒,而不断地否定自己,以至于失去所有的信心,网络时代的网络暴力,想要毁掉一个人太简单了,而我们能做的,只能将所有这些人看做青春年少时的那些同学,默默地承受成长路上的这些痛苦,他们没有将你毁灭,势必使你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