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内容和你一起与英超教练同步思考。这篇技术贴是向各位看官展示我们写文章的素材积累过程,没有这么硬的技术分析不可能给大家带来好的服务。技战术分析就是一锅老汤里的大骨头,必须真材实料。
在我们付费专栏《足球战术》里也秉承这个理念。希望达到通过战术的角度去体察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技战术分析看懂他们在球场上的选择,从而读懂这个人。只有你真正了解了战术的运转逻辑,才能去辨别教练球员在球场上的选择是否合理,这就我们《足球战术》专栏想要达到的目的。
豪华蓝月正当空:曼城
在曼城踢球最大的问题就是费脑子,要解决这样的情况两种选择要么天赋异禀(踢不了10号位来曼城喝水吗?),要么常喝六个核桃。瓜迪奥拉这人很天才但是也比较简单粗暴,习惯联赛开始直接上难度,但是本赛季第一轮比赛曼城有所改变。
1、曼城有很多时间保持451的防守阵型。在对手进攻的强侧囤积人员形成。中场的德布劳内、席尔瓦和两个边锋都会回撤,在有球一侧形成6人左右的防守体系,同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压迫式防守,区域集中在中线突出10-15米区域。
与以往相比防守策略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是将防守建立在进攻上,是依靠我的进攻拿到更多的球权进而减少防守的时间。现在的防守策略就是认可自己会处于一种防守态势,这是认识防守和进攻关系上发生了根本的不同。这种保守未来可能会在关键的欧冠决赛或者半决赛取得一定的效果。
2、高位压迫取代高位逼抢。在以往对手拿到球权后,曼城大多数会采用高位逼抢,但是本场却减少了这种战术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高位压迫。也就是说曼城体系对球权的需要不再那么迫切。
保守的阵地防守和高位压迫的策略,甚至接近运转正常的穆里尼奥治下的曼联。这种策略可能预示着一种战略调整,也可能是联赛首轮的一次性选择。不过有没有球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认识空间和利用空间(还是需要六个核桃)。
3、后场推进或许不再是必须的进攻环节。曼城并不急于形成前场的压制,而是希望对手进入本方半场实施高位的逼抢或者压迫。这里的逻辑可能是在联赛初期,大多数球队的整体性并不好,其阵型处于高位时需协调保持防守的覆盖面和阵型的紧凑并不容易。曼城可以通过长传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形成突破。
当对手进入本方半场后,防守体系将要覆盖更大的区域。在其身后将出现巨大的空档,与曾经穆里尼奥在皇马打造的后置型中场实现了同样的前场空间。而这种身后的空间特别利用曼城个人天赋的发挥。因此我们看到其通过直传或者两边30米左右的挑传给回撤至中圈弧附近(或同等距离的位置)的前场队员,后者再将球传给观察良好的后腰,形成良好的反击机会。
4、曼城形成了更加立体的进攻体系,从后场到前场的所有区域都有不同的战术选择。而这种选择最重要的是判断空间的大小,具体实现手段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后场长传或者快速传递等等都可能是选择的方式。与利物浦强调左右两边的调度的是,曼城不再强调左右或者前后(当然这需要技术能力的保障)。
5、在局部即使不具备人数优势,也会迫使对手在有球区域形成防守重心。而在弱侧曼城就会形成优势(无论人数多或者少)。对于技术占优的曼城队员,仅需要简单的配合就可以形成机会。这也是我们看到曼城的得分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是优势的不断累积的结果。
6、我们在曼城上赛季总结第三篇中提到的集体心流。技术天赋和瓜迪奥拉的理念灌输形成了一个场,一种统一的足球理解。比赛中球员的控球和接球不断的主动转换,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能够自然识别的选择,最终进入“集体心流”状态。因此我们看曼城的传球几乎是一种半节奏传球,他不是一拍两拍,而是1.5拍、0.75拍。你并不一定比他慢或者比他快,你只是不在点上。他们对进攻节奏的辨识的精度和普通球队相比已经领先了一个数量级。
7、进攻保护理念的建立,主要基于球队空间的平衡。
红军不怕远征难:利物浦
利物浦的最大的特点是德国主帅克洛普的严谨与保守(不久后会有文章详细论述)。如果利物浦想拿到球权,没有球队能够阻止。因此选择防守开局是克洛普的谨慎和保守。当诺维奇试图控制节奏时,利物浦主动选择433的防守体系,甚至442阵型。
17-18赛季在控制型战术已调整到位的情况下,18-19赛季利物浦的开局,还是选择了16-17赛季的疯抢式的战术。两个赛季额开局操作背后的统一逻辑,即是克洛普在联赛初期更看重球员的原始力量,而复杂的战术体系和区域策略,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和培养。这些能力联赛初期显然很难实现。
变化:
1、利物浦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沉稳成熟。战术使用上也不再那么偏执,更有体系,甚至前两个赛季的核心战术不再是必选项。
2、简单的后场起高球、快速传切配合推进也会成为得分的手段。球员会随着所在位置和时机的不同,主动选择合适的战术。
3、从心态来看,是一种完全在其掌握赢者思维(和欧冠冠军有关)。
4、从战术执行来看,就是具备充分的耐心。
区域功能划分明确:
左路交给奥里吉个人突破作为牵制,也可作为常规攻击手段;右中场作为核心攻击,但不一定会经常使用,一旦直传就会有威胁。核心攻击并不一定会经常使用,其他战术仅是完成核心攻击的前戏。整体提高节奏和速度。尤其提高中场的快速流转。构成左右两边进攻以多打少或者对手防守立足未稳。
进攻简单化:
相比前两个赛季,利物浦整体进攻的方式明显有简单的趋势。但原因不是来自于前场能力,而是他们中场控制力的提高。有足够的流转速度和精准的传球控制,完美的进攻保护体系。逼迫对手防守体系既要有保障局部人数优势,又要兼具一定的弹性。这时下层球队和不牺牲进攻能力的中流球队已经缴枪啦。这一策略和曼城相同,只是曼城主要凭借球员技术天赋,利物浦主要依靠球员对战术的熟练。
战术灵感来源分析:
利物浦中场的球路运转的快速来自于西班牙、洛佩特吉的皇马和上个赛季的阿贾克斯,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栅格化的进攻体系;后场起高球反击来自于曼城的反击;后场快速传切配合反击来自于上个赛季的阿森纳(整个英超都在模仿);进攻保护理念的建立来自于曼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利物浦进本保证后场的23阵型中卫+两个边卫+单后腰。
问题:
1、阵地防守时,433阵地体力、注意力下降时,会出现弱侧保护不到位,本场比赛可能的原因是奥里吉回防不及时。
2、中场控制力下降时,可能出现漏洞。
3、球员需要比赛式休息,大对角线和快速传切配合毕竟需要覆盖的区域过大,加速奔跑状态过长。当然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可能并不长。
4、对手老实的451和541站位,利物浦能否压制住内心的欲望,有耐心的攻坚。
绽放的伦敦百合:热刺
当你看到曼城、利物浦、曼联的改变时,你就明白了热刺的固守成规是他们艰难取胜的原因。有时候改变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他至少在战略层面赢得优势。热刺的不变迎来了维拉的针对,就如同世界杯上德国队迎来了墨西哥。当然,埃里克森的上场也说明维拉未来主要任务是保级。
维拉完美针对
热刺本场比赛表现出的战术,大家可以参照我们上个赛季任何一场热刺的战术分析,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限制右中场直传。维拉精准使用451阵型,增加人员在左路防守的存在和对于热刺右中场有球队员的压迫。其破坏了热刺右中场的组织进攻环境和右中场直传的质量,迫使热刺的核心战术难以发挥。热刺通过恩东贝莱和西索科交换位置来应对,可以看出教练组没有想到维拉会有如此精准的针对(这就是英超)。在下半场60分钟之前,除了维拉的整体防守线有所回收之外整体局势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战略层面的问题永远是教练的锅
欧冠亚军可能是热刺信心的源泉,也可能是固守成规的开始。波切蒂诺虽然说维拉是一支强队,但是从总体打法使用上对维拉有些轻视。至少没有想到维拉有如此精准的针对。即使预判到对手的针对,也没有想到其有如此的执行力。
问题:热刺最终的胜利是不可持续的
1、热刺的逆转更多利用了埃里克森的个人能力。他上场后的几脚传中威胁越来越大。那么从战术来看,波切蒂诺卖掉特里皮尔应当是有些欠妥,但是从年龄和热刺后卫的要求来看,似乎又不是不可接受,只是球队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主教练和年轻球员的成长上。这种操作本身是对未知的挑战。
2、热刺的求胜心和战术不断蹂躏维拉的防守体系。在60′左右维拉已经很难限制热刺中后场的出球,但人员囤积还是可以降低进攻质量。从策略上看,如同2016-18两个赛季的曼联通过不断的倒脚造成对手体力和注意力下降,最后10′送你去天堂。
3、几个核心球员并没有上场限制球队的发挥:维尔通亨左路长传和后场的稳定性;戴尔的长传和核心线路的直传、后场的跑位接应;阿里的适时前插和分球;孙兴民的速度和突破。
当这一切都发生后,波切蒂诺肯定会紧跟着曼城和利物浦的战术逐渐改变。
天使驾临兵工厂:阿森纳
还是情不自禁把阿森纳放在了第四个。
扬眉吐气?豪气干云?该用怎样的词语形容阿森纳这个夏窗的挥金如土呢?的确,对于习惯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枪迷来说,球队在这个夏天连入强援的举动足够令人振奋,拥趸们也有理由对兵工厂的新赛季报以更高的期待。
历经漫长的等待,新赛季的英超终于在上周拉开了战幕。不过,在转会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阿森纳并未在赛季首秀中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尽管1-0攻陷圣詹姆斯公园笑纳开门红,但是在缺兵少将且磨合不足的背景下,埃梅里的球队能从纽卡斯尔全身而退实属不易。
双后腰可圈可点
赛季首战,埃梅里没有派上任何一位夏窗新人首发出战,厄齐尔和科拉希纳茨两大主力由于场外因素尚未随队出征,再加上轻伤在身的拉卡泽特和状态欠佳的托雷拉,兵工厂此役只能用上主力+替补的拼凑阵容。
尽管阵容残缺,但仍在客场完成零封、全身而退,阿森纳要感谢扎卡+贡多齐的出色发挥。当枪迷看到贡多齐出现在首发阵容时也许会倒吸一口凉气,认定球队将“少打一人”。不过纵观本场比赛,贡多齐在拦截、跑动方面贡献颇多,他与队长扎卡的配合也日渐默契。
作为双后腰,扎卡和贡多齐相互之间的距离保持良好,在后卫线身前形成一道有效的拦截屏障。尽管上半场漏掉谢尔维放任对手劲射中柱,但其他大多时候两人都展现了出色的拦抢能力。同时在职责分工上,两人也相当明确并配合默契。面对对手的中路持球推进,扎卡和贡多齐对于谁来上抢、谁来补防安排的很有秩序,确保球队能够始终保持防守硬度和厚度,最终守住了1-0的比分。
球队尚需调整磨合
比赛进行到第71分钟,花费球队7200万英镑的科特迪瓦边锋佩佩终于迎来英超首秀,在此之前,从皇马租借加盟的塞瓦略斯同样披挂上阵,枪手在夏窗引进的强援相继与球迷见面。
不过从下半场的比赛实战来看,几位新援的身体状态还未调至最佳,与球队的磨合也略显生疏,无论是边锋佩佩还是中场塞瓦略斯,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与调整。
需要调整状态的不止是新人,“老将”姆希塔良同样需要用更加稳定的表现为自己争取主力位置。本场比赛,我们既看到亚美尼亚球星第23分钟接到蒙雷亚尔禁区内的横传放了高射炮,又看到他在反击中轻描淡写、精妙地将球直塞给前插的奥巴梅杨,如此起伏不定的表现,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服主教练将自己排进首发阵容。毕竟半场15次丢失球权,绝不是一名主力应有的表现。
好在此役迎来个人英超第50场里程碑的奥巴梅杨不负众望,加蓬球星在下半场接奈尔斯的右路传中冷静施射打入全场唯一进球。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森纳队史上,前50场进球数奥巴梅杨(33球)排名第一,第二名是亨利(30球)。
无论过程如何惊险与艰难,还好结果令人满意。取得开门红的枪手在新赛季的开始阶段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困难等待着他们去面对、去克服。
又一次负重起航:曼联
赢球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1、曼联对阵切尔西进了四个球,但是除了我们可以庆幸稳定了开局外没有其他的意义。因为四个进球太穆里尼奥,太不索尔斯克亚。这本身就是问题。从索尔斯克亚倡导的进攻型战术和季前赛的表现来看,球队并没有表现出他所期待的战术体系,并没有用夏天演练的战术完成进球。本场四个进球均来自反击,且阵地进攻时没有制造太多的威胁。而在英超如果你不能用自己想要的战术赢球,你就很难走得长远。
2、双后腰的站位僵死致后场推进很难成功。麦克托米内和博格巴始终保持一个紧密的平行站位。当对手的中场队员位置前提后,中场位置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两人都没有足够的拿球空间;同时前场仅林加德回撤较为积极,且与中场的后腰没有太多的互动,因此真正有质量的接应点几乎只能是边路和对手的身后。这样的情况产生了两个影响,(1)中卫因为没有好的接应点只能选择边路或者起高球。(2)对手的压迫变得更加坚决,因此曼联的后场大多数拿球都没有形成有质量的空位拿球或者说基本没有摆脱防守,因此出球质量很难保障。而曼联现在的进攻战术需要非常好的后场推进出球,因此索肖的战术并没有呈现出来。
在英超能够保持紧凑有效的高位逼抢或者压迫,同时还可以在回撤后形成稳定的阵地防守的球队很多(不仅仅是前几名的球队具备)。面对那种更加有效的压迫防守,曼联的这种战术肯定会被就地打反击。
3、传统的左路进攻应当是中锋回撤做墙,边锋肋部突破、林加德或者马塔肋部策应,博格巴空切或者接应。当卢卡库离开后,拉什福德和马夏尔虽然互有换位,但是并不存在回撤的中锋(或者不具备中锋的能力),最终形成了两人在肋部的个人轮番突进。最终左路的进攻体系变成两个人的进攻配合,这种简单的配合可以赢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
4、季前赛在右路囤积了林德洛夫、博格巴、万比萨卡和佩雷拉,但由于切尔西对曼联出球的限制,没有真正形成实施右路进攻的机会。这样的战术设计和局部体系融合能力我想索尔斯克亚会有更多的挫败感。
5、最值得称道的依然是曼联的防守反击。最值得鄙视的依然是博格巴的踢球的态度。
我们是通过战术的角度去研究理解某位运动员、教练员在球场的表现,从他们的行为去读懂其心理特质,在高对抗的环境里人们总能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以及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或者说足球技战术就是看懂球员、教练的一扇最明亮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