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当裕隆成立华创车电之际,包含广达、鸿海等在内等电子业者都曾表达参与的意愿,然最后因理念不合未果,经过14年后,华创车电面临巨大的危机,而最终出手相救的极有可能是鸿海集团。
在这一个月内裕隆集团旗下的华创车电真是消息不断,除了宣布厂办合一回到苗栗三义,原本的集团副执行长陈国荣和华创车电总经理李俊忠也中箭落马,纷纷离开权力核心,同时裕隆也积极寻求多元合作,不仅替义大利ADVIA代工,甚至还将替法国MUSES代工生产电动商用车,然而此时华创车电的脚色和定位在哪里似乎就变得有点尴尬,而现在更有消息指出鸿海对于华创车电产生莫大兴趣,双方高层已经进行过会面,甚至不排除纳入鸿海集团旗下,这等于再续14年前的车用电子的情缘!
话说鸿海怎么会和华创车电扯上关系?其实鸿海集团从郭台铭担任董事长时就一直想要进军汽车电子业务,除了在集团内成立汽车电子相关部门,旗下还有群创、讯芯、新普、正达、乙盛等五家电动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鸿海于2005年就并购安泰电业,2007年则展开和沈阳机床的合作,2014年富士康成为大陆和谐汽车控股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15年更和腾讯、和谐汽车宣布“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更与阿里巴等联手投资中国小鹏汽车,虽然投资和项目很多,却少了一个能进行“全面性”且“全方位”的整合单位,而放眼台湾,充满研发能量的华创车电正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早在2009年的一场新北市绿能产业论坛中,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就曾向裕隆已故董座严凯泰喊话,“只要裕隆愿意做太阳能车,鸿海就会买裕隆的车”,可见鸿海对于汽车产业尤其是绿能有着莫大兴趣。只是随着华创车电的高层决策失误连连,毫无整车开发(引擎、底盘平台都是别人的)经验与设计能力,且关键零组件掌握度不足,并将所有鸡蛋放在LUXGEN这个篮子里,导致裕隆最终只有对华创车电下手一途,以优退和厂办合一收场。
虽说华创车电班师回朝厂办一事已经定案,纵使鸿海有意出手收购但推测应该还会先继续进行厂办合一,毕竟以现有的业务量来看势必要进行缩编,因此若未来无论是鸿海有意买下或者投资华创车电,人员编制肯定不需要太多(毕竟鸿海本身也有一群高手),猜测将先由裕隆解决华创车电规模后,鸿海再出手进行收购或者协商等事宜,这样所投入的资金和风险会是最小。
而鸿海对华创车电产生兴趣,主要还是能填满车用电子领域的这块拼图,毕竟现阶段所有的车用电子投资都是掌握在他人手里,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家的事业,所以一但鸿海真的出手收购或者投资华创车电,相信对裕隆集团来说也能喘口气,集团其他汽车事业体也无须再将资金投入这个无底洞,以裕隆未来的获利应该可全面正向发展。至于鸿海是真要将华创车电给娶进门,还是与裕隆之间保持投资者的合作关系,就看双方怎么谈条件了,一但成真,不仅能圆了郭台铭的汽车梦,也可创造1+1大于2的商机,这应该是裕隆、鸿海或者市场投资人所乐见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