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原创 在这个“无智能不汽车”的年代,合资品牌车机系统依旧“鸡肋”为哪般?
2019-08-15 12:59:18   来源:东方头条   

以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直到今天车机系统还普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封闭状态,用户体验惨不忍睹。但与此同时,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在正式聊今天的话题前,先抛出一个问题:请回想一下你第一次从按键手机,切换到触屏手机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一个星期前(8月9日),一汽丰田旗下的经典畅销国民家轿车卡罗拉,正式迎来了第12代车型的上市。除了创意感和青春范儿十足的发布会,在朋友圈狠狠地刷了一波屏之外,第12代卡罗拉新车身上的一处明显改变,也给人留下了过目难忘的印象。

没错,就是新车中控台上也与时俱进地采用了一块尺寸可观的触摸屏,而且燃油版和双擎混动版车型,还分别采用了横竖两种不同风格的中控屏布局形式。这一变化和做法实属罕见,尤其是当它出现在一款日系品牌的全球经典车型上面时,更是如此。

然而,除了猛一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挺“唬人”外,这块中控大屏所搭载的车机系统,无论是里面的各功能板块的UI设计还是实际用户体验,依旧让人感叹其还停留在“复古”时代,惊人的表里不一。

“这就好比当你看到一个美女,胸看着还挺大,刚刚建立起挺不错的第一印象,忽然发现,原来里面并不是真的,是靠海绵等填充物塑造起来的外在效果而已。”对于第12代卡罗拉车内中控大屏与车机系统所体现出的巨大反差,一位直男媒体同行给出了如此简单粗暴的评价。

原来如此,不过这也就对了!

在笔者看来,丰田第12代卡罗拉车内所反应出的这个问题,恰恰也是一段时期以来包括豪华品牌、合资品牌等在内的众多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一个“可大可小”的现实问题。即在以特斯拉、及无数自主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的映衬下,这些当前市场上仍处于主流地位的外资汽车品牌们,正愈发饱受年轻国人消费者诟病、被称之为“鸡肋”的车机互联系统。

众所周知,自2012年左右特斯拉Model S开始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特斯拉车内去实体按键、一块超大中控屏几乎控制所有的“大屏”设计风格,堪称是颠覆了外界对于汽车内饰设计的固有认知。而伴随着最近几年以4G为特点的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地进入到国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段时期以来自主汽车品牌也正在掀起一股与特斯拉类似的超大中控屏设计风潮。

当然,这也与近年来中国市场引领的,以电动化、智能网联化为核心的汽车“新四化”产业变革有莫大关系。其结果即为,在当前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朝着“无智能·不汽车”的方向发展,其中,超大的中控触摸屏正是车载智能互联的标配。

时至今日,不管你承不承认,在车载智能互联方面,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对包括BBA、丰田、大众等在内的一众外资汽车品牌,形成了绝对的“碾压”之势。

从两个比较直观浅显的维度举例来看,譬如在车载智能互联最基本的“语音识别控制”方面,售价几十万的BBA及许多合资品牌中高端车型上(覆盖面太广就不逐一列举了),普遍是没有配备的,即便支持语音控制,那识别率和反应速度,也往往是要被很多自主品牌相应车型甩出几条街。

再比如,去年最新一代的宝马X5,一度将车内搭载的“手势控制”作为一个较大的“噱头”和卖点。殊不知,诸如此类的功能,在自主品牌奇瑞旗下的一款售价七八万元的瑞虎3X上,就配备了,而且根据笔者之前的试驾来看,实际体验还很不错。透过这个细节点,我们足以看到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在车载智能互联上的鸿沟究竟有多大!

车载智能互联有那么难吗?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的并不难,无论是像比亚迪、吉利这类自主品牌通过自主研发车机系统,还是像上汽荣威、名爵、风神、传祺等更多的自主品牌,通过采用BAT等互联网巨头开发的车联网打包方案。

毕竟对于这些不缺资金和人才等各种必要资源的跨国汽车巨头而言,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百倍千倍的“硬核”技术都攻克得下来,开发出一套与时俱进且好用的车机系统,能有多难呢!关键在于,想不想、愿不愿、要不要的问题。

根据笔者观察,这些外资汽车品牌(尤其是大牌)之所以在车载智能互联方面动作迟缓,没有紧跟时代步伐,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注意!此处所指的安全性,并不是说搭载了领先的车机智能互联系统,就意味着要牺牲掉车辆的一部分安全性,而是在现有汽车互联网生态环境下,这些外资汽车品牌,不愿将自己车辆上的更多“接口”和权限,授予包括BAT在内的许多本土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合作伙伴。

所以我们看到,以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直到今天车机系统还普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封闭状态,用户体验惨不忍睹。

其二、跨国车企和全球车型定位的掣肘。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包括即将商用的5G中国也是一种引领的姿态,所以国内市场对汽车智能网联化有着较高的现实需求。然而,放眼全球更多市场和区域来看,人家在智能手机上的移动互联应用需求都少得可怜,生活节奏又相对较慢,对于汽车的定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复古”时代,什么车内K歌、吃鸡打王者,不存在的。

对于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要什么车载智能互联啊,一个上世纪的车载“收音机”就够了,甚至收音机都不要也可以。这些在车联网需求相对滞后的国家和市场的现实情况,也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跨国汽车品牌的思维和节奏。

其三、品牌号召力强够“啃老本”好些年,没必要如此积极迎合国人消费者。

记得前几年业界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话说大众的车机系统用起来一向给人的印象挺不好、非常之“鸡肋”,但这并不妨碍“神车”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毕竟,一段时期以来有多少消费者买这些外资品牌,不是本着品牌、而是冲着良好的车机互联体验而去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情况正在悄然改变。一如文章开头谈到的那个话题,记得我们很多人在第一次从按键功能手机切换到触屏智能手机时,一开始也没有足够的“切换”动力和意愿,甚至不乏一些人在刚切换之处还有些不习惯。但这些,并不妨碍智能机淘汰功能机的大趋势。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想,在车载智能互联这件“小事”上,没体验过的人兴许还感受不到,一旦用过之后,就真的很难再回得去了。

对此,不仅日益年轻的消费者深有感触,越来越多的老牌外资汽车品牌也开始愈发有了危机意识、并在努力寻求积极触网。譬如,去年上市的全新奔驰A级新车上,已经在车载智能互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回到第12代卡罗拉身上,纵使它软件层面的车机互联体验还很“复古”,但透过中控台上突出的这块大屏,我们也明显能够感受到大象丰田的巨大转变。硬件都配备了,更加与时俱进地积极触网,不是小意思么。

而这,一则考验品牌的危机感强不强,二则也很反应车企的诚意足不足。看看在中国市场日渐式微的法系车,雪铁龙在最新的云逸,雷诺在最新的科雷缤上的做法,就一目了然了。

相关热词搜索:在这个 鸡肋 合资 依旧 年代

上一篇:继“重庆保时捷”后,孕妇开520万“京A”劳斯莱斯,堵住医院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