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普洱茶珍贵,懂的人都不敢轻易尝试,一怕水深被坑,二怕不会冲泡和品饮。这是入门级茶友会面临的问题。
但很多茶友对普洱茶的一些“操作性”问题一知半解,以至于“重伤”到了自己。
最近就有几个茶友因为在开笋壳的时候,划伤了手。便咨询:普洱茶的笋壳要怎么打开?每次都弄得满手是血,撬个茶饼很糟心,不记得手已经受了多少次伤。
为此,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些实用小技巧。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何云南的普洱茶要用笋壳包装?
其实,笋壳是竹笋的箨(tuò)片,属于天然的原生材料,质地非常硬实。一般除了毛竹,还可以用云南甜龙竹、香竹、黄竹等来进行笋壳制作。
用笋壳来包裹普洱茶,不会发生化学渗透,也使茶叶免受外界污染破坏,为普洱茶营造了温度、光度、气密性较为优良的存储环境,促进后期转化。
这层“笋壳外衣”一般将7饼普洱茶叠成一摞,用笋壳包装后,再用六道竹条紧箍。如此笋壳作为运输普洱茶途中,最坚实的盔甲,一直竭力保护着每一饼茶饼,堪称普洱茶最佳搭档。
好看实用的笋壳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就是在打开的时候,一不留神,很多茶友都会因此而受伤。
下面为各位茶友解答:“如何拆笋壳不伤手”?
拆笋壳(铁丝、竹条紧箍为例)有2招,可预防伤手:
第一招:取完整笋壳(包茶饼),找到紧箍茶饼缠绕的铁丝(竹条)头部,用铁钳将头部拧松,再从侧边提起铁丝(竹条)到一边,顺着取出茶饼即可。
第二招:取完整笋壳(包茶饼),避开铁丝(竹条)头部,从侧边提拉紧箍部分,放置一边,取出茶饼即可。
拆开笋壳之后,取茶饼撬茶,发现清一色的白棉纸包装,只是颜色和设计不同而已,那么为什么普洱茶都要用棉纸包装呢?
普洱茶具有吸附性,不留神就会串味。考究市场上各类金属、塑料袋足够屏蔽外界气味儿、水分,但阻隔了茶饼与外界的转化;用常见纸袋,茶饼能和外界空气转化,却不防潮、防异味。
后来,发现类似马三绵纸的这类绵纸,韧性非常好,抗拉力强过普通绵纸,环保、卫生、防潮、透气、存茶味。
这类包裹普洱茶的绵纸,选取一种叫构树的树种的树皮,讲起外面皮全部剥干净,之后洗净经两三个小时煮沸,再用榔头把煮好树皮捣碎,做成纸浆。得到原浆后再到水槽里面,进行抄纸工序,加工之后就称为包普洱茶的白棉纸。
而且这些绵纸具有很好吸附异味功能,可一定限度将异味隔绝在外,保持茶饼内质一定程度的完好。
通常茶饼层层叠加铺面,取常见茶针(刀)撬层与层之间衔接点,才能撬出相对完整的茶块,冲泡后,芽叶显条状,而非断裂。
取茶饼(以一般357克常规茶饼为例),找到茶窝,即茶饼凹陷的位置,左手扣住茶窝一部分,右手取茶针(刀),相对左手反方向,深深插入茶饼(平行于茶饼),插到一定深度,往上倾斜45℃用力,茶块即可分离茶饼,再取出茶块即可。(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风浔)